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净土宗的戒律观

    规约”上的约束。声闻佛教信众所持受的戒律,如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(尼)与一般居士的五戒,都可以这样理解。  后起的印度大乘佛教,在声闻之外,提出了“菩萨”的概念。据印顺法师在《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》一书的研究,最早的“菩萨”就是“十善”,也就是: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”,印顺法师认为就是印度古代社会对于德行的原则而已。  后来,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35992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

    所说戒律,总结出了《十诵律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五分律》等,亦称小乘。后来,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乘菩萨。大小乘戒律是有区别的,但都遵守“诸戒之本”的“五戒”:“五戒者,不杀生;不偷盗;不邪淫;不...大乘的“菩萨”,其要旨是“三聚净戒”:“一摄律仪戒,二摄善法戒,三饶益有情。”菩萨以这三种戒为纲领。“摄律仪戒”、“摄善法戒”在具体的律条上与“小乘”差别不大,旨在止恶修善,而“饶益有情”则...

    袁升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461576.html
  • 《显密诸宗及藏族文化总释》要目

    大乘、金刚乘的阿阇黎和弟子的条件(性相),以及怎样依止和教授听闻的方式。   第十八章 详细讲述了小乘的别解脱的本质意义、类别和获得守护方式,以及大乘别解脱更为殊胜的道理。   第十九章 讲述了大乘菩萨产生的原因、本质、分类以及中观、唯识两派不同的规则和两派共同的学处:愿行菩萨心及其守护方式。   第二十章 分别按照新密派的四续和旧密派的三瑜伽各自不同的主张,讲述秘教戒律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95462733.html
  • 梵网与瑜伽

    ,究竟孰佳孰劣呢?我想这个问题是大家想知道,也是应该知道的问题。案大乘的共同弱点在于作善门缺少了明文的规定。因此,我国的佛教虽然奉行了千余年的大乘法,却至今仍无法独立传授菩萨,而必须仰赖小乘律传戒...,但实际上,内部是住于积极的慈悲的。对此,作善门是属于团体生活的规则,例如:受戒法、安居法、布萨法等等,故缺少了作善门,团体生活的维持也较困难了。  上回我们谈到了梵网系的菩萨根据了「大乘本生心地...

    龙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562994.html
  • 荷兰文《初译禅宗马祖语录》记言译作的经过

    小乘的沙弥戒律、比丘大乘菩萨。当时的比丘,禅宗是采用《四分律》,也有少数用别的本。大乘菩萨,中国内地一律采用《梵网经》。西藏是一直沿用《瑜伽师地论》弥勒菩萨本。那个时期,禅宗通俗的经典...便是得解脱的圣位。但是证悟的境界程度,也有深浅,有透彻和不透彻的不同之处。悟得浅,悟得不彻底的,便是小乘的成果(声闻或缘觉等罗汉的境界)。悟得深而彻底的,便是大乘菩萨,乃至彻悟到最究竟则成就佛果。但无论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4663408.html
  • 关于佛教和佛教的传播

    信奉藏传佛教。藏传佛教的各派,较大的有宁玛派、萨迦派、噶举派、格鲁派。藏传佛教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,各派对大乘菩萨及密宗根本等也都通行。格鲁派后来曾形成政教合一制度,以教统政,大寺院中的僧职亦可起官职...教团——菩萨众参加这些教团的有出家的导师(僧侣)和在家的支持者(俗人)。他们编辑了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,最初为般若系经典,以后又有(妙法莲华经)、 (维摩经》、《华严经》和《无量寿经)等出现。密教...

    黄建东 雷炳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0664742.html
  • 弘扬佛教“农禅并重”的精神

    问题。所以,中国佛教的祖师大德便以戒律精神为基点,从大乘菩萨的无相出发,将修道贯穿于生产劳动,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农耕与修道坐禅的矛盾,摄戒归禅,制定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佛教制度,于是,僧尼便由不事...杀生的,但在传人我国初期,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由于梁武帝笃信佛教,严禁僧人食一切荤,从此全国成千上万的佛寺一律素食,可以说正是出于对素食的提倡,才使中华素食体系得以形成并大放异彩。...

    姜程感 董召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216487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思想的启示

   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,而在平时传法、生活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是大乘瑜伽菩萨。   原来中国佛教的大乘菩萨主要有两种,一是属于《梵网经》的本,一种是《菩萨地持经》和《瑜伽师地论·...曲解以至篡改佛法,建立异端教派),并且进行宣传。若从不犯此四重的正面表述,就意味要有无私而利他之心,保持谦恭宽和的态度,乐善好施,以济世利民为乐,慈爱众生,正信佛法和弘扬佛法等等。这正是大乘菩萨之道的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965159.html
  • 由“永明学舍”与“角虎堂”谈起

    大乘行果,并须在人间实行六度四摄菩萨道,以尽力推行佛教利益人生之事业。”这与延寿《万善同归集》的许多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。这一“依人乘趣大乘行果的现代佛学”,也就是后来发展为“人间佛教”的太虚大师著名的“人生佛教”思想。而六度四摄的“人生佛教”之实行,太虚大师强调关键在于“行在瑜伽菩萨本”。这也是同延寿重视大乘菩萨的思想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的。  太虚大师在充分肯定和高度推崇延寿大师的同时,也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5167056.html
  • 丛林之设,以众僧为本

    修行。   并且具体解说劝导入佛道门者应禁「荤酒」,受持五戒与大乘菩萨,以持的功德解脱烦恼。亲近善知识,读诵大乘经典,皈依三宝,与一切众生成就佛道等,启发大乘菩萨的誓愿。另外,对于檀信供养斋食给...卷包括沙弥受戒文、训童行等二项目。细述针对沙弥、童行的训诫事项。   第十卷包括劝檀信、斋僧仪、百丈规绳颂等三项目。综合说明檀越信徒持持律的生活,皈依三宝与大乘菩萨的誓愿,将斋食供养给僧人时的礼仪。...

    佐藤达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4167520.html